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目前延至7月12日。這兩天屏東也出現了新的本土印度變種群聚個案,看似逐漸趨緩的疫情還是不容鬆懈。
疫情蔓延以來,大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,口罩與酒精變成生活中像衛生紙一樣的基本用品,一些人的工作不得不得從實體轉向線上,即使有視訊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還是隔了些距離。
因為防疫而轉為Work From Home的工作者,可能悶到現在也夠煩躁與焦慮了。在好好生活及嚴格防疫的過程中,如何與自己相處也成為了難題。
五月中,面對疫情變化的未知,很多人的心理健康產生惡化,這些心理問題,也得靠大家彼此互相幫助下,才能逐漸找到出口。
包括我,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面臨這樣子大規模的防疫工作,而我也知道這種近乎孤立自己的生活模式,並非每個人都能適應,如果你也是防疫期間的在家工作者,一定要隨時觀察自己以及親友的心理狀況,在缺乏社交與運動的情況下,多給彼此更多溫暖的關心問候。
我知道,大家都悶壞了,好迫不期待想回歸既往的生活。
所以這兩天,台灣出現了印度變種病毒的本土案例,但新聞同時也不停放送各地的出遊人潮畫面,十分衝突。
確診數下降後帶來虛假的安全感使得人們想回到「過去」的生活模式以尋求內心的安定,人群活動反而可能使疫情增加難以控制的風險。
但我還是想跟大家說,印度病毒株的傳染力強、傳播速度快,台灣人真的沒有放鬆的本錢,請務必再忍一忍。
比起共體時艱,我想「眾志成城」會是更好的說法,讓「宅在家」與「守護台灣」畫上等號。但也別忘記注意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,主動覺察、適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步伐。
大家加油。